产学研融合解决饲草料加工难题

作者: 鱼料 发布时间: 2024-06-22 01:49:22

  这几日,在甘肃武威古浪县横梁乡康宁新村的武威智盛达农牧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一种名为裹包青贮的“草罐头”成了两千余头牛的口粮。牛群悠闲地低头嚼着青贮饲草,不时发出满足的咀嚼声,青贮饲草在它们体内化为营养丰富的汁液。

  “青贮饲草不仅便于储存、运输、饲喂,还降低了养殖成本。”武威智盛达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智珉表示,“这都得感谢青贮饲草加工机械开发团队。”

  这些青贮饲草正是由甘肃省科技集团机械研究院(以下简称甘肃省机械院)研制的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制作的。

  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是研发团队在甘肃省拔尖领军人才、甘肃省机械院副总经理李晓康的带领下,针对饲草商品化的现实需求,通过10年产学研联合研发取得的成果。这解决了我国商品化饲草料加工难题,打破了国外技术屏障。

  日前,“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研发与推广示范”成果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青贮饲草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还对保障全国粮食生产用种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李晓康介绍,以全株青贮玉米收获为例,收获后的即时加工、合理的压缩密度和裹膜的密封性能直接影响裹包青贮的品质。实现对青贮饲草及时、高效的机械化加工,缩短青贮饲料制作周期,减少营养损失等是裹包青贮生产的关键问题。

  “使用传统方式制作的窖贮青贮会损失25%35%的营养,裹包青贮能有效地保持青绿饲草的青鲜状态和营养成分,营养损失一般不超过15%,还能保存青绿饲草中更多的维生素、胡萝卜素等。饲草经过青贮发酵,柔软多汁、酸甜芳香,适口性、消化率均明显高于同类饲草品种的干草。青贮饲料制作的过程简便、成本低,加工时基本不受天气影响,加工机器占地面积较小,加工后可贮存两年以上,能实现远距离运输。同时,制作青贮饲料的原料较多,农作物秸秆、藤蔓秧类等均可用于制作青贮饲料。”李晓康说。

  “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仅有10天左右,收获后需要及时进行裹包加工。若裹包加工效率和质量不高,那生产的裹包青贮就很难达标,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这是种植户和养殖户都没有办法接受的。只有好的青贮饲草加工装备,才能支撑裹包青贮产业的发展。”

  2014年,甘肃省机械院瞄准我国裹包青贮加工的痛点,在国内外开展相关调查研究,确定了技术路线和研发方向。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2016年,李晓康带领团队开始研发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

  2016年10月,团队研制了布网试验台、裹膜密封试验台等多个试验装置,并通过理论创新和大量试验,突破了高含水率青贮玉米喂料输送防堵、细切青贮玉米循环挤压高密度成型、细碎青贮饲料自动包网防散捆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

  “试验很成功,我们获得了大量基础数据,能充分支撑我们做装备开发。”在武威市黄羊镇进行了测试的技术负责人丁立利说。

  团队针对青贮玉米裹包加工,反复调试和试验机具。2017年9月,9YCL-1.0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亮相武威市黄羊镇青贮玉米培养种植田地。经甘肃省农机推广部门技术人员测试,其作业指标符合国标要求,初步解决了裹包青贮高效加工的问题。

  2018年9月,改进后的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第二代样机又出现在武威市黄羊镇青贮玉米种植田地。相比于第一代样机,其生产效率提高了19.23%。样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能实现裹包青贮的高效加工,具备了销售推广条件。

  2019年9月,依据市场反馈优化改进后的第三代样机再次亮相武威市黄羊镇青贮玉米种植田地。优化后的样机实现了比较理想的作业效果。自此,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开始量产销售,项目团队则着手制定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行业标准。

  2021年7月,经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成果评价评审,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技术与装备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发团队围绕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申报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制定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各1项,发表论文5篇,培养专业方面技术人员20余人。

  2022年,常在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客户的田间地头跑的甘肃省机械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于文龙敏锐察觉到,裹包青贮这一作业模式已取得市场的认可。小养殖户有裹包青贮加工的意愿,养殖场、饲草生产企业要生产效率更加高的装备。围绕这一需求,甘肃省机械院创新研发机制,探索“揭榜挂帅”和“赛马”机制,研发小包机和吨包机。经过项目团队的努力,两个机型均实现当年研发、当年销售。

  通过10年的技术攻关、产品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甘肃省机械院研发的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逐渐完备和进化,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销往全国近20个省(区、市),满足饲草行业商品化的需求。

  甘肃省机械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昊表示:“今后,我们将提升青贮饲料联合打捆机系列新产品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谋划产业化项目,加快成果转化,为解决优质饲草高效机械化难题、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甘肃方案。”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觉得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