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乐紫皮大蒜“特”在它的品质上乘,“独”在它的地域性强,不可复制。民乐紫皮大蒜独特的品质在满足食客餐桌需求的同时,也成了当地蒜农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春分过后,祁连山脚下的民乐县洪水镇天高云淡,远处祁连山顶积雪清晰可见,似乎触手可及。农田里,蒜农们同往年一样,结合当地的气候与低温,抢抓春耕有利时机,全面掀开了新一年的种蒜热潮。“除去人工等各项开支,每亩地净利润至少能达到4000元。”望着满目葱绿的大蒜地块,洪水镇刘山村的大蒜种植户戴福朋会心地笑了。
戴福朋和记者说,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洪水镇是民乐县最适宜种植紫皮大蒜的乡镇之一,而且种植紫皮大蒜收入比其他农作物都要高,因此洪水镇几乎家家户户都在种植紫皮大蒜。他去年种植紫皮大蒜20亩,净收入8万余元,今年又租种了其他村民的土地,种植培养面积扩大到了30亩。
优越的地理条件也使得洪水镇的耕地成了香饽饽,甚至到了“一地难求”的地步。戴福朋和记者说,由于种植紫皮大蒜收益好,洪水镇每亩耕地租金600元也无地可租。
“几乎不用农药,用上农药就死了。”采访中,戴福朋和记者说,种植紫皮大蒜机械化程度不高,除了挖蒜时可用机械外,点蒜、掏苗、除草、打蒜等全部工序只能靠人工完成,这也是保证大蒜品质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因此,种植紫皮大蒜人工成本比较高,但即便如此,种植紫皮大蒜效益仍然可观。
戴福朋掰起指头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可产蒜1吨左右,按照去年大蒜地头收购价每斤5元计算,一亩地毛收入10000元,除去人工、地租、种子、水费等各项开支,纯利润至少4000元。
戴福朋和记者说,由于民乐紫皮大蒜品质好,深受贵州、四川、新疆及省内客商青睐,每年大蒜收获季节,前来民乐收购大蒜的客商络绎不绝,只要种出来就不愁卖。洪水镇吴庄村党支部书记赵文娜和记者说,紫皮大蒜是洪水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作物,农户种植积极性很高。
记者从民乐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民乐紫皮大蒜是该县古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民乐县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大面积栽培已达百年之久,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民乐县委、县政府格外的重视,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使紫皮大蒜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发展。同时,利用现有资源、人才和技术方面优势,与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合作,加强了大蒜新品种、新研发技术,推动大蒜品质和质量逐步的提升,效益逐年增加,民乐紫皮大蒜已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民乐紫皮大蒜以其“蒜味”十足,在国内大蒜市场独占鳌头。民乐紫皮大蒜在1992年10月荣获农业农村部“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产品称号;2007年1月荣获农业农村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08年种植基地被认定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9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3年入选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5年蒜头及蒜薹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经四川省农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2008年检测,民乐紫皮大蒜大蒜素高达0.456%,氨基酸总量为4.26%,维生素C为1.24mg/100g。因此,紫皮大蒜不仅是饮食业的上乘佐料,而且在抗氧化、抗凝血、解毒、抗癌、抗衰老、有机体的细胞介导免疫、体液免疫调节以及心血管系统保护方面具备极其重大作用。
众多殊荣使民乐紫皮大蒜品牌效应和知名度逐步扩大,但由于其对地理、气候等生长要求很高,再加之民乐紫皮大蒜都是自留种,所以限制了紫皮大蒜更大面积拓展。
“这几年全县种植培养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民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马庆融和记者说,紫皮大蒜适宜海拔高度为2000—2400米之间,需水量大但自然降雨不能多,适宜在干燥、凉爽区域生长。由于紫皮大蒜对海拔、天气特征情况要求极高,同样在民乐县,也只有洪水、民联、永固、顺化、三堡等乡镇种植的紫皮大蒜品质最佳,其他乡镇种植的紫皮大蒜品质则没有上述几个乡镇品质好。四川理县、青海乐都及甘肃静宁、礼县等地曾经前来民乐县引种过紫皮大蒜,但最终都没有成功。
地处祁连山北麓的民乐县气候冷凉,病虫害少,加之祁连山冰雪融水浇灌,孕育了品质独特的民乐紫皮大蒜,成就了民乐农民致富梦想。(王晓泾 赵玉梅)
【“三抓三促”行动专题报道】民乐县鼓足“经”气神 掀起招商引资“春季攻势”
【“三抓三促”行动专题报道】民乐:“文明实践+”模式 擦“亮”城市文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