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提起马金云,牧民群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马专家”“牛大大”。
冬日的残雪依旧覆盖着广袤的草原,珍珠似的牛羊在悠闲地觅食。如果说水草丰茂是上天的恩赐,那么牛羊遍地,体魄强健则是“马专家”扎根基层31年的期盼与成绩。
朴实憨厚、和蔼可亲,戴一副眼镜,温文尔雅,这是马金云给人的第一印象,记者不久前见到他时,他正在打电话征求发展较好的合作社负责人的意见。
“我们的合作社仍然面临贷款难、融资难的困难,未解决他们的困难,我们初步制定了一个过桥基金的方案,现在是征求意见的阶段,县政府通过后,明年就准备施行。”祁连县农牧水利和科技局生态办主任、研究员马金云说。
祁连县是青海省的“北大门”,因祁连山而得名,又因美味的牛羊肉而被人熟知。畜牧业正是大多数祁连百姓自古以来就赖以生存的“铁饭碗”,而数十年来帮大家维护这个“铁饭碗”的人,正是马金云。
1988年,刚刚从青海畜牧兽医学院畜牧专业毕业的马金云被分配到祁连县当兽医,因为自幼在湟中县的农村长大,面对来之不易的工作格外珍惜,全身心投入到当时的农区黄牛改良技术的推广中。
“初来乍到,谁都不认识,就只好一门心思干工作了。”面对提问,马金云只是简单地这么说了一句,但在仔细地了解后,才得知他那些年的辛酸历程。
当时全县黄牛存栏不足2000头,土种黄牛比列达85%以上,生产性能低下,群众对新技术缺乏了解。黄牛改良的关键就在于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但在当时老百姓眼里这是不可能的事,“人怎么能让牛怀孕呢?”“你们给牛打药,我们同意。”群众的不理解、不支持让马金云犯了难。
为了让大家信服,马金云把当时八宝镇东村有威望的马国友带到站上,用显微镜给他演示人工授精的过程,这才消除了他的疑虑,通过马国友的口口相传渐渐说服大家。
为了给母牛受精,不管是晴天雨天,还是在臭气熏天的牛棚里,马金云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看到牛真的怀孕了,老百姓对当时的“小马”信任起来,态度也渐渐转变。
“当时选的是西门塔尔牛和黑白花牛的,把它们放在零下100摄氏度的液氮里保存,对发情的母牛进行人工授精。”
1988年至1998年主持农区黄牛改良工作期间,马金云在进村入户进行科技宣传、广泛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牛改服务站的建议,积极推广和示范人工授精技术,围绕黄牛良种工程编制和申报了“黄牛良种工程”“奶牛产业体系调整”“奶牛良种配套技术集成”等一批实用技术推广项目,投资达500余万元。
十年间,马金云手把手培养民间配种员16人,经过多年努力,全县良种奶牛存栏近0.7万头,建立牛改点16个,人工授精技术覆盖面达100%,奶牛养殖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2008年以来,为探索祁连生态畜牧新路径,推动畜牧业高效发展,马金云结合牧区生产实际和品种选育主要技术环节,提出“建设县级种畜繁育场”“建立村级良种繁育基地和村级核心选育群”等合理化建议12项。为转变牧区生产经营方式,解决减畜和增收之间的矛盾,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有效途径,为推进生态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马金云的积极推动下,全县先后建成县级繁育场4个,组建和选育牦牛、藏羊核心群591群,先后淘汰杂色羊等牲畜3.4万头只,畜牧业体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达到了村有核心群、乡有示范村、县有示范场的示范效果。
2015年,祁连县被确定为国家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马金云在兼任兽医站副站长的同时又当上指导办公室的主任,因为全县畜牧业的情况在他心里就是一本账。
在新岗位,马金云的足迹一直来往在各合作社之间,经过60余次宣传动员会、解决20余个群众困难、制定8个规章制度,目前,全县已有9个合作社走上了规范化组建的道路。
达玉合作社的文长太对“马站”精益求精、细致入微的工作深表感激:“在马站的指导下,合作社步入正轨,养殖水平迈上了新高度,去年合作社户均增收近万元,还被评为了全省示范社。”
就在去年,他又有了新的工作,负责祁连县春季休牧及舍饲养畜技术示范试点建设项目。
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20家村、合作社及家庭牧场实施了总投资500万元的“春季禁牧、夏季游牧、秋季轮牧、冬季自由放牧”的四季生态放牧新模式,休牧面积达到2.7万公顷。四季生态放牧新模式的实施有实际效果的减少了水土流失、土壤风蚀、土壤沙化,遏制了草地退化趋势,丰富了草地生物多样性,有效缓解了牧区草畜矛盾,大幅度提升了天然草地牧草产量。
“2018年休牧试点可食鲜草产量比全县天然草地产量提高了47%,2.7万公顷休牧试点共计可食鲜草增加量为5468.43万公斤,干草增加量为1749.90万公斤,每吨干草按1200元算,收入2099.88万元,每个羊单位按1100元计算,收入2882万元。”马金云如数家珍。
31年来,马金云获农牧渔业丰收奖4个、青海省科技成果证书8个,在青海省内外专业科技期刊发表论文6篇。2014年被原农业部和人事部评审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15年授予全省优秀专业方面技术人才,2015年被中央宣传部、农业部等12个部门评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2019年3月被评为海北州本土“拔尖人才”。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今年55岁的马金云把其中31年的美好时光奉献给了大美祁连的山山水水,他成就着祁连,祁连也成就着他。
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希望广大科技工作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详细】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1964年10月16日,大漠深处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详细】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8月27日,记者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有关部门获悉,柴达木盆地顶级规模的水利工程——格尔木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副坝工程坝体混凝土正式封顶,标志着该工程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乌图美仁乡境内,是柴…【详细】
青海省社工考试报考人数再创新高2021年全国社工职业水平考试青海省报名工作日前结束,全省报考人数再创新高,达到2694人,其中报考助理社会工作师2061人、社会工作师616人、高级社会工作师17人。 近年来,在青海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民政部全力支持下,青…【详细】
青海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安全防线加速筑牢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传来消息,青海省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强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压实防控责任,严守防控底线,全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已超过790万剂次,累计建成核酸实验室124个,疫情防控安全防线正在加速筑牢。 据悉,我省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