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街小巷,就像一座城市的毛细血管,主导着城市的微循环。它们不单单是一座城市的“里子”,更是众多市民的城市记忆;既是文脉传承的新载体,也是首都城市治理的新亮点。
在超大城市治理中,如何让老胡同在留住老北京乡愁记忆的同时,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焕发新生机?近年来,北京创新性地探索出老城疏解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改善、街区有机更新与历史文脉保护、文物公益性活化利用有机结合的“北京模式”。
前门地区的草厂四条胡同,就是在疏解整治促提升中,留住了乡愁,守住了烟火气,还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北京最美街巷”。
改造后的草厂四条青砖铺地,灰墙红门,青翠竹林随风摇曳,花箱小品点缀其间。(资料片) 本报记者 和冠欣摄
前门“草厂”,古时因积草而得名,是北京保存最好的老胡同片区之一。穿梭其间,历史感扑面而来。
但长久以来,与老城中许多地区一样,草厂也面临着街巷脏乱、雨污合流、民生设施缺乏等诸多问题。在草厂附近生活了40多年的焦淑琴还记得过去烧煤取暖、靠大水缸存水做饭的日子。胡同里到处是居民私搭乱建的煤棚子,饭还没熟,自己先呛了一嗓子烟。不管冬天多冷,想方便也得顶风冒雪往胡同里的公共厕所奔。厕所里没暖气,屋里屋外一个温度。
自2017年起,本市先后开展两个轮次的背街小巷环境整改治理提升三年行动。草厂地区也以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社区为目标,启动整治提升。拆除违建、雨污分流、架空线入地、地面铺装、墙面粉刷、公厕提升等多项改造分步实施,街面环境日益改善,曾经基础设施薄弱的老胡同“缺什么补什么”。
整治后的草厂四条焕然一新。胡同路面铺上了花岗岩;老样式的木质灯杆立在了路边;一座座青砖灰瓦、木槛朱门的老院落亮出了真容;百姓家家用上了电采暖和全电厨房,一举解决了平房区用火安全问题。
昔日“冬冷夏臭”的公厕,也成了居民们口中赞叹的“五星级公厕”。草厂四条胡同路边改造一新的公厕分出了独立的隔间。推门走进其中一间,地面墙面干净整洁,即使摘下口罩也闻不到一丝异味,隔间墙壁上安装着壁挂式的暖气,伸手摸摸,还有点温气。“公共厕所有专人打扫,装上了新风系统,不光冬天有暖气,夏天还有空调呢。”草厂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峥开起玩笑,“循味寻厕所”早成老黄历了。
2019年2月1日,习视察北京草厂四条胡同,留下“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殷殷嘱托,至今仍时常被街坊们提起。
让城市留住记忆,让胡同留住乡愁,不是方案制定、施工进场、改造改建那么简单,胡同的格局肌理保留后,老城的生活方式和历史文脉,终究要靠留在城中的居民、老街坊来延续。
“我今年65岁啦,在草厂附近住了35年。”家住草厂四条的老居民丁淑凤“刷”指纹锁打开房门,40平方米的平房让记者眼前一亮。
想看电视,遥控器一按,天花板上降下巨大的投影仪;做饭的工夫,扫地机器人已经溜达着把家里的地板清洁了几遍;吃完饭,锅碗瓢盆往洗碗机里一塞,连手都没沾湿;就连卫生间的洗衣机都分成人款和儿童款两个不同版本。在屋里呆了一会儿,记者身上的厚外套就穿不住了。“脚底下铺的是纯电地暖,冬天屋里20℃还往上呢,穿不住棉衣服。”丁阿姨笑着说。
2019年,草厂四条胡同被评为“北京十大最美街巷”。胡同美了,老街坊们乐了。但从整治提升后古韵深长的胡同往自家院里一拐,丁淑凤觉得有点不对味。小院本就不宽的过道堆满了杂物,两人迎面走过,想错个身都难。光胡同看着漂亮了还不算完,整治提升能不能延伸进院,一直美到百姓家门口?丁淑凤的愿望很快成线年起,随着保护更新的深入,东城区率先将街巷整治“从面到里”深化,胡同整治开始向院落内部延伸拓展。
“我就羡慕人家胡同院里那天棚鱼缸石榴树。”丁淑凤对院落的改造需求得到责任规划师、设计师们的响应。很快,房檐前搭起了花木廊架,廊下设起了石桌石凳,过道里堆放的杂物全部“上墙”收纳进了置物柜。借着院落改造的契机,她还对自家房屋进行了再升级。“挂上鸟笼子,院里树荫下喝点茶,胡同里小日子过得舒心,谁来都想多呆一会儿。”经过几个月的“微整治”,2020年,丁淑凤所居住的院落成功入选东城区首批“美丽院落”之一。
不仅丁阿姨家小院悄悄变美,“天棚鱼缸石榴树”的景致,也成为慢慢的变多老北京美丽院落的“标配”。胡同院内采用“堆灰掸浆”工艺的老门廊被完整保留;居民房前屋后的老树有了专用的树池;修公共水池,搭便民晾衣杆,装太阳能夜灯、地灯……通过“一院一策”改造,已有109个“美丽院落”和“最美院落”在东西城两区涌现。
这两年,老遇见有游客举着杆到胡同里转悠着拍视频。看看春天房前枝头摇曳的丁香;看看夏天花池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看看秋天院内荷花缸里结出四个喜人的莲蓬,丁淑凤也动心了,我家胡同里这么好的环境,我也能拍啊!六旬退休大妈抽空学起了短视频剪辑,注册了账号,“我是北京退休大妈,跟您说说老胡同日常,关注我哦”。
春节刚过,草厂四条南口的“小院议事厅”就热闹起来。居民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声从虚掩的房门传出。一场关于清理院内堆物堆料的议事活动正在进行中。
“看看这是哪个院?这么多破箱子、旧柜子,就随便往过道里乱堆。”看着墙上电子大屏展示出隐藏在胡同院落中的一处处堆物堆料点位,作为“小院议事厅”成员之一的丁淑凤皱起了眉。
“喝饮料的瓶子、收快递的纸箱子,我攒上一个多星期肯定抓紧卖了,绝不在院里堆物占地儿。”家住草厂七条的居民单嘉玲第一个抢先表态。
居民李彩仙站起来清清嗓子:“今天想请大家商量个招儿,不能因为院里堆物堆料这事破坏了环境”。
胡同里的狗粪谁来管管?院里的小夜灯该装在哪儿?没地儿晾衣服怎么办?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事,却是与老百姓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头等大事”。在前门草厂社区,这些居民的身边事,平时都在“小院议事厅”由大家伙一起商量着办。2012年在前门草厂地区成立的“小院议事厅”,如今已成为解决居民身边事的重要议事机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像草厂社区“小院议事厅”这样的基层协商民主形式,已在全市多社区全方面覆盖。2021年,北京市民政局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到,“十三五”时期,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全面提速,在加强基层协商民主方面,城市社区议事厅已实现100%覆盖。
改造老胡同,乐享新生活,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十四五”时期,本市将继续创新社区治理方式,推进社区议事协商,完善社区议事厅协商指引,到2025年,城乡社区全部建立社区议事厅,推广“五民协商”“拉家常”“老街坊”等议事方式。
采访结束前,来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责任规划师贾金旺和记者一起走到胡同口,一处正在装修的小院吸引了我们的目光。“这是东方文华酒店利用腾空院落打造的胡同四合院酒店。”贾金旺掏出手机,指点着规划图上一处处标黄的方块解释说,“今后,这些平房院落将成为一间间胡同客房”。
贾金旺:我们团队从2018年开始担任前门地区的责任规划师,从控规编制到“一院一档”,从方案设计到主题展览,从入院调研到成果落地,集中开展了设计、研究、咨询、展览等多项探索实践。比如,为了更好地记录前门地区胡同更新的进程,责任规划师对区域内的胡同院落进行了细致梳理与入院调研,走访每一个院落每一间房,通过拍照打分的方式,为各个院落和建筑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评价包括院落形制、院落完整度、建筑风格、建筑材质、建筑质量等每个方面的信息,为前门街区保护更新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档案库。
贾金旺:在整治提升过程中,不仅要让老胡同恢复古朴的历史风貌,还要以胡同居民的需求为导向,补足公共空间、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短板,使之满足胡同居民日渐增长的现代生活需要。拿胡同路面铺砖来说,原本我们特意找来了表面略显斑驳的大块青石板,打算作为胡同铺路石。很快,我们就发现了问题。粗粝的青石板虽然铺装后样子好看,但略显坑洼的路面却不便于老人孩子行走,容易崴脚、绊倒。设计的具体方案果断更换,青石板换成了更加平整的长条石砖,为百姓舒适出行让路。
再比如,为了统一“安置”胡同中散乱的空调室外机,我们设计了不同样式的“空调房”。有的是用灰砖垒成的“石头房”,有的是用金属制成的仿木纹百叶窗式“木头房”。经过反复比较和测算,最终,我们从多种方案中选择了材质结实耐用、色调与胡同整体风格相对一致的灰砖“石头房”,作为空调室外机统一的家。
贾金旺:随着老城保护更新的不断深入,东城区从2020年开始持续开展“美丽院落”建设。作为责任规划师,我们团队全程跟进了“美丽院落”项目,参与了试点院落选定、现场调研踏勘、方案设计把关等一系列工作。例如,在草厂头条3号院进行“美丽院落”改造时,我们围绕院子正中的三棵大树,砌起了一圈多功能树池,增设了座椅、晾衣架、洗菜池等各类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便民设施,一改过去院内晾衣绳满天飞的旧场景。
未来,我们将通过规划设计,逐步提升老城公共环境品质,提高老城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改善人居环境,补充和完善城市基本服务功能,让老胡同的居民过上现代生活。
外专谈两会丨俄中商会会长:中国式现代化没有“占领世界”的野心 专注于“提高个人”